历史与演进
- 起源与动机:从 asm.js、Emscripten 到 Wasm MVP,目标是在浏览器中以接近原生的性能安全地运行 C/C++ 等语言产物。
- 浏览器统一:Chrome/Firefox/Safari/Edge 在 2017 年前后落地 MVP,确立跨浏览器一致语义。
- 浏览器之外:WASI 的提出让 Wasm 拥有标准化、可移植的“系统能力”,脱离浏览器在服务器/边缘/桌面可用。
- 下一阶段:组件模型(Component Model)与接口类型(WIT)提供稳定 ABI 与跨语言的组合能力。
要点:以性能与可移植性为核心,生态逐步走向“多运行时、多语言、可组合”。
时间线
注:时间节点为近似标记,具体以标准仓库时间线为准。更多关于 WASI 与组件模型的细节,见第 4 章与第 5 章。
路径延伸
- 运行时与工具链总览:../03-runtimes-toolchain/runtimes-toolchain
- WASI 能力模型与示例:../04-wasi/wasi
- 组件模型与 WIT/world:../05-component-model/component-model